民国报刊笔下的蒙顶山茶是啥模样?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民国报刊笔下的蒙顶山茶是啥模样?

人间的许多事情充满了曲折、偶然以及形成的必然,就如我们来自历史却常常忘记历史一样,总要费一番周折才能正本清源。这在我们出版《民国报刊中的蒙顶山茶》一书过程中,显得一览无余。

“无巧不成书,无缘不相逢。”编辑出版《民国报刊中的蒙顶山茶》,与我和复旦大学历史系傅德华教授的巧遇分不开。2017年6月,我儿子从复旦大学毕业,邀请家长参与毕业典礼,我当然不能错过。去之前,想到曾读过复旦大学历史系葛兆光教授、朱顺龙教授的茶文化文章,很想利用这个机会请教他们,特别是请教关于蒙顶山茶的有关事项,于是带上了自己编著的《蒙顶山茶史话》等书籍上路了。

网络配图,仅供参考 

在复旦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参加完儿子的毕业典礼后,利用唯一的一个晚上空余时间到历史系办公地点碰运气,可围着楼层转了一圈,所有的办公室都关着门。此时,忽然看见前面拐弯处亮光一闪,听见开门的声音,我赶紧走过去,见门半掩着,上方挂着历史系资料室门牌。敲门,道明来意。开门的银发老者精神饱满,他说今天是双休日,晚上大家一般都不来办公室的,并请我进屋。

走进资料室,我们交谈起来,得知他叫傅德华,是复旦大学历史系的教授、资料室负责人,手中正承担着国家“二十世纪人物专记资料”的课题。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作为常年浸润在蒙顶山茶文化里的我,敏锐地感觉到他可能有民国时期蒙顶山茶资料——我们在蒙顶山茶文化研究中,民国时期的蒙顶山茶文化研究一直是空白。

于是,我请他帮助收集查找与蒙顶山茶相关的资料,他愉快地答应了。

2017年底,傅德华教授接受了我们发出的第十四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邀请,以及他在峰会上作“一段鲜为人知的蒙顶山茶故事”主题演讲,介绍民国时期蒙顶山茶有关情况。就在这次峰会上,达成了收集整理编辑出版清末民国时期蒙顶山茶书籍的协议。

可是,编辑出版这样一本书,首先遇到的是历史和现实不统一的问题。蒙顶山、蒙顶山茶在历史上一直是小众称谓,以前多称为蒙山、蒙山茶、边茶等。二十年前名山在申报代表地理区域的茶叶证明商标时,已有茶企注册了“蒙山”商标,其他组织、企业无法再用这个名称注册,因此名山相关单位启用“蒙顶山茶”这个以前非主流称谓来申报,但未能通过审核。

2003年,经过多方努力,最终确认了“蒙顶山茶”商标的核准。此后,蒙顶山茶就成为产于名山、雨城等区县茶叶的统一称谓,最终成为雅安茶叶的区域品牌统一标识。

鉴于蒙顶山是有文字记载中国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地方,蒙顶山茶是史书中无可比拟的中国历史第一名茶,且属多茶类,绿茶、黄茶、黑茶、红茶等都囊括,因此完全可以用蒙顶山茶来涵盖历史上产于雅安的茶,包括蒙山茶、名山茶、雅茶、雅安茶、边茶、边销茶、藏茶、大茶、南路边茶等。我们按照这个思路来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既依托名山,更为雅安各区县服务。

资料的收集主要通过晚清民国报刊数据库,由傅德华教授组织人员检索查阅打印拍照,然后我们商议交流相关内容的取舍,特别是我们坚持影印件出版的方针,否决了有人提出的翻译解读出版的建议,以原件形式展现出来,避免了各种各样的错误产生,为研究者、爱好者和涉及的各个方面,提供第一手基础资料。资料是从已经进行数据化的近三千种民国报刊资料中查阅收集整理出来的,共计涉及有《申报》《东方杂志》《四川官报》《农商公报》《蒙藏月报》《屯植》《良友》《政治建设》《农报》《西康省政府公报》《川康建设》《人与地》《地理》等83种报刊。

原标题:民国报刊笔下的蒙顶山茶是啥模样?(上)

注:内容来源雅安日报,作者杨忠,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